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醒酒产品市场现状与对策

醒酒产品市场现状与对策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5-03-30, 作者: 詹锣东, 访问人数: 3046


  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饮酒过量而伤身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放眼于日常生活,酒几乎无处不在。同样,众所周知醒酒市场的市场空间非常大,中国有近五亿酒民,其中有身份、有地位的酒民不少于1%,即500万人,那么这500万人每人每年假如消费“解酒、醒酒”产品720元(平均每10天消费20元计算),那么单单这块市场的销售额可达36个亿。据相关调查机构的调查表数据表明,2004年中国的保健品市场总体销售额为60个亿。由此可见,醒酒产品一但形成市场规模,其市场容量将大大超过保健品市场。正因如此,国内众多企业家都看好这一市场,都纷纷使出各种“花招”来运作这一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国内生产“醒酒”产品的企业不少于50家,但至今为止除深圳海王在市场上尚有一点点表现之外,其余企业的产品均处于婴幼儿阶段,想一步登天的企业有之,可惜均在半空中坠落而致残不轻,企业“元气”大大挫伤。

  现在“醒酒”市场出现这么两种极端状况:一方面是市场有广阔的空间。只要我们打开网页点击“醉酒”,那么因“醉酒”而引发的各种案例新闻比比皆是;我们在阅读报纸时,几乎天天可以看到“醉酒事件”的报道,如最近的一、二个月的个案有:

  2005年2月6日《楚天都市报》喝酒、喝酒、喝得邻里成仇

  2005年2月26日《都市时报》醉汉刀挟拉舞伴

  2005年2月27日《都市时报》醉汉驾车重创大学生

  2005年3月2日《都市时报》醉汉派出所逞凶被刑拘

  2005年3月17日《都市时报》断头桌“暗杀”酗酒大学生

  2005年3月18日《都市时报》“色”醉汉猖狂袭警

  2005年3月21日《都市时报》妙龄女醉死街头

  2005年3月22日《都市时报》酒后司机撞飞两女

  2005年3月24日《都市时报》两醉鬼大闹歌舞厅

  上述类似案例,举不胜举。醉酒肇事者领导干部有之、企业家有之、明人明星有之、普通百姓也有之。

  另一方面,药店上的“醒酒”产品却“卖不出去”?几乎大多数“醒酒”产品使于滞销状态。

  “醒酒”产品这么好的一种产品为何在市场上却表现不佳呢?本人分析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销售渠道因素:

  市场销售渠道不佳,铺市率低,销售网点少。“醒酒”产品在市场上仅仅在药店渠道有铺货,也仅仅在药店上才能买到。但作为消费者,并不是在药店里吃饭、应酬、喝酒,因而给消费者带来购买不便或需要时产生购买麻烦与困难。

  酒民因素:

  其一,是“酒民”保健意识不强,导致醒酒市场表现为“弱需求性”。

  中国酒民那么多,特别是有身份、有地位、有条件、有能力消费的“酒民”,能买得起、喝得起上千元,乃至上万元一瓶酒,却未能记得起要醒酒产品来保护身体免受伤害,此类人的这种淡薄保健观念普遍存在。这些人因为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哪怕已经喝得过量了,已经达到酗酒程度了,但仍然没有“醒酒”产品记忆。能有这种自我保健的人毕竟太少了。

  其二,“一醉方休”旧的传统观念仍然在大部分酒民脑海里延续着。

  在我国,饮酒有几千年的传统历史,所有令人高兴、伤心的喜、怒、哀、乐的场合,几乎都离不开酒,洒向人间都是酒。尤其是朋友相聚、亲人团圆、交际应酬时,恨不得把所有的感情都融入酒中,喝它个一醉方休。古诗云:酒逢知已千杯少。这一传统观念的延伸,导致人们普遍认为:宁伤身体,不伤感情。为了业务成交,再多喝几杯也值得。由此可以看出,人们把身体看得比感情次要了,人人都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却又在感情的氛围里把持不住自己,在酒桌上喝醉酒一醉不起的事时有发生。这些人普遍认为,不醉不成敬意。我们在做夜场业务时,也常遇到“醉男醉女”,劝他们赶快服用“千杯·酒伴侣”时,他们仍坚持“那太没面子了”,此时此刻他们仍把面子看成比身体重要。

  其三,传统“醒酒”方法的误导。

  不少消费者认为,一但饮酒过量发生醉酒时,采用喝喝茶、喝喝醋、喝喝牛奶即可解决“醉酒”问题。熟不知喝茶并没有加速乙醇在肝脏内代谢的功能,喝醋事实上功效甚小,喝奶只是自我安慰。

  其四,市场上部分“醒酒”产品效果不明显,而使消费者对醒酒产品无信赖感而无重复消费。

  经销商因素:

  市场上“醒酒”产品几乎都是生产商通过招商方式让经销商、代理商把产品推向市场。但经销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以下弊端:

  其一,“虎头蛇尾”没有“持之以恒”的忍耐心。

  经销商刚开始认识“醒酒”产品时,觉得市场很大,竞争品牌少,而且利润空间相当可观,信心百倍接手此产品来经销,运作一段时间遇到这样那样困难时,就不耐烦了,信心就没了。熟不知任何产品的市场运作都需要有一段过程,而且在此过程中将必须付出一定代价,做出很大努力,要“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象美国可口可乐、绿箭口香糖这样的世界著名品牌,也并非一夜之间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

  其二,业务能力差,营销水平低。

  经销商经销的“醒酒”产品,并不象经销快速消费品那样操作简单,并非只靠铺货、理货、补货、收款这样的简要程序就可完成。“醒酒”产品虽然大多属于“食”字号产品,由于其消费群体的特殊性,所以在营销方式上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这就需要具备有良好的口才、有外交的形体形象、有急转弯的大脑思维、有善于捕捉市场信息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完成。但目前大多数经销商在人才使用方面舍不得高投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导致经销不少特殊消费品半途而废。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5篇)
*醒酒产品的真正目标消费对象是谁? (2008-07-2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沈海中)
*醒酒产品怎样革新才能实现火爆的销售? (2008-07-1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沈海中)
*醒酒产品销售为何多处于晕晕欲睡的状态? (2008-07-0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沈海中)
*海王金樽--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2003-04-0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徐荣华)
*要干更要肝——海王金樽广告口号创作纪实 (2002-02-2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曾朝晖)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4-24 05: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