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今年市场有点怪 空调卖得特别快

今年市场有点怪 空调卖得特别快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4-08-30, 作者: 张小虎陶文洪, 访问人数: 5667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以价格战为主导的空调行业的竞争格局已经是维持了好几年了。为什么总是以价格战为主要竞争手段呢?根本原因在于生产过剩。我国从2002年就迈进了世界最大的空调生产国,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商品积压,据国内媒体披露,2002年度的行业库存高达惊人的1000万套,如果谁敢语言今年的空调市场将出现全面断货现象,肯定是要被耻笑为“神经病”。

  然而,这个不可能出现的现象还真的出现了。

  在3月底开始步入旺季的时候,各个厂家的驻外经理们就已经接到了总部的通知,由于原材料的匮乏尤其是压缩机供给困难,造成生产停滞,后续市场出现断货已经是在所难免,要求经理们做好要货计划的同时做好经销商的沟通工作。到5月份的时候,因压缩机供应不足,不少厂家已经是生产一天休息两天;进入6月份,天气从北到南开始热起来,空调销售出现井喷。一匹分体空调出现行业性的断货,尤其是美的、志高等出口比较好的品牌断货情况尤为严重,造成消费者酷暑难耐而指天骂地,商家缺货心急火燎,办事处无货两头受气。

  搞到压缩机的空调厂家,加班加点即产即运,拉到空调产品的商家货如轮转即卖即装。产供销一条龙紧密配合,空调从生产线下来只需5-7天即到用户手中。大家都在抢速度,抢销量,整个空调行业出现了热火朝天的竞争局面。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今年空调如此缺货?

  一线品牌急降价,扒光利润求量大

  2004年空调冷冻年度启动,格力、美的两大空调主力品牌一改过去观望的态度,率先将一匹空调从1400元降至1000元。2月14号情人节,历史上始终不采取降价策略的海尔,也破天荒的首次将1.5匹空调降至2000元以下,平均降幅达20%,一匹空调降至1400元,降幅超过30%。笔者为此篆文戏称《情人节,海尔扒掉昂贵的皮短裤》。紧随格力、美的、海尔三个一线龙头老大的降价,其他二线品牌迫于压力,也纷纷降价。华凌等跌破1000元,单套利润低到只有45元;新科变频空调大甩卖;其他不知名的杂牌更是咬牙狠心白菜价格卖空调,一时间空调价格面临决堤危险。

  进入3月份,美的的降价策略更进一步,借武汉制造基地奠基之机,在全国范围内悄然降价,相比上年度7月31号价格,7个月间整体零售价格下降足足20%。二线品牌科龙、华宝、新科、长虹等一次又一次迅速跟进,普遍比一线品牌零售价低100-200元。

  到了五一前夕,大多品牌1.5匹空调市场零售价降至1400-1500元之间。于是,科龙空调的老板预计今年空调即使做到450-500万台的规模,企业还会亏钱。

  与一线品牌大幅降价背道而驰的是,具有“价格屠夫”之称的奥克斯空调,在今年的降价浪潮中却显得力不从心无声无息。也许正是奥克斯前两年将价格进行到底的做法,切走了内销市场150万台的份额,令一线品牌忍无可忍不得不早日动手,最终导致了空调行业的价格象多米诺骨牌迅速倒下。今年空调业的领头羊错误预估市场形势而实行的降价策略,有力拉动了国内空调的消费,不仅城市多台购机的势头明显强过往年,而且也使农民购空调成为可能。空调低廉的价格使内需空前增加。

  欧美洋人热得叫,空调我要我还要

  国内市场的价格之战已经使空调企业遍体鳞伤,无利可图。而利益的追逐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为了寻求市场突破,国内的空调企业将目标瞄向了国际市场,期望堤内损失堤外补。据统计,5月31号我国外销空调总量已达到1923万台,内销1746万台,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外销量超过内销量的局面。传统的出口大户美的、志高、格力、海尔、科龙的出口大幅增长,逐渐逼近了国内的销量;格兰仕、奥克斯的出口大幅超过了国内的销量,而TCL是今年外销增长最为迅速的,外销量是国内的数倍之多。自然在总产能一定的情况下,外销的增加直接减少了内销的供应量,造成国内空调销售货源进一步紧张。

  供应商捂腰包, 压缩机要现钞

  对于今年空调内外销供需两旺的形势,不仅是空调厂家始料不及,供应商更是缺乏应有的认识。空调压缩机作为生产空调的主要原料,缺口却高达600万台左右,成为空调供应的主要瓶颈。由于压缩机的技术壁垒较高,投资大,周期长,100万台的产能需要投资250万美元,而且从建厂到批量投产需要18个月。过高的门槛使一般企业望而却步,不敢轻易进入该领域。生产的投入要素决定总产量,这样资源的稀缺导致投入要素过少而使总产量受到限制。压缩机的瓶颈一时还难以突破,空调的供应紧张也呈持续状态而无法转机。

  除了压缩机这颗心脏紧缺以外,钢材、铜材、塑料等空调制造必须的备货都出现了过去难得一见的供应紧张,材料价格越涨越缺,越缺越涨,令空调厂家头疼不已。可以说在空调旺季到来之前,空调厂家除了不缺资金以外,其他的材料都是欲求无门。象格力、美的有自己配套的压缩机厂,象志高有三菱压缩机厂作为长期合作伙伴,还可以保证供应不至于掉链子。多数空调厂家的老板,不得不象当年的彩电巨头抢购显像管一样赤膊上阵购抢压缩机。据说,今年旺季时候,志高的董事长李兴浩几乎推掉了一切的手头事务,专门亲自跟进采购。

  小厂一看事不妙,不赚钱我不玩了

  由于国际市场上铜材、铝材、塑胶价格大幅度上涨,有的材料价格上涨高达30%,原材料的普遍涨价直接波及到国内市场,以及压缩机的涨价。另一方面,空调一线、二线品牌的疯狂降价使得小空调厂商利润夹板越来越薄,已经到了无法喘息的地步。

  大厂家依靠自己的规模优势还可拿到更多的压缩机和供应商那边的账期,延迟付款。而小的不知名品牌只能以真金白银拿到宝贵的货源。小批量的进货本来就缺乏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现款现货的方式更使这些勤奋的小老板雪上加霜成本大大高出大厂家。小品牌本身缺乏资金实力,淡季又不能吸纳经销商打款,三月份之前大多开工不足,存货不多。遇上空调灾年,自然在劫难逃;遇上空调丰年,也不过是多收了三五斗。迫于无奈,一批小厂放弃整机制造,改做蒸发器、冷凝器等关键空调部件,有的只好干脆停产逃离转做其他行业。不要小看了这些小的空调厂家,他们过早的退出至少带走了500万台的空调产能,这无疑加剧了空调今年的供给不足。

  不是天灾是人祸, 一线品牌预测错

  经济学中市场供求关系的理论告诉我们,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供给和需求两条曲线相交之处表明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交点也是均衡价格。但在生活中,很难找到这个均衡点,假如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卖者就会把价格压低,需求量就会增大。用这一经济学理论解读今年的空调缺货似乎再恰当不过。

  反思一下,假如各大品牌不这么早的降价,需求也不会失衡,压缩机也不至于这么紧张。小品牌也不会这么早离开(当然离开是早晚的事情),整个空调行业的生态平衡也不至于瞬间就被打破。这种局面的造成,一线品牌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对市场错误的预估,价格战的过早引发,使整个市场混乱无序,令整个行业失血不止。

  一线品牌排山倒海的降价洗牌,不仅没有迫使空调市场的“好战分子”如奥克斯、志高、格兰仕、三星等退出市场,反而让他们因祸得福。他们曾经最早以低价策略取胜市场,但在这场价格大战中却潜入海底按兵不动,巧妙的规避了价格战的风险,销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得到空调大好形势的庇护,既保住了销量又保住了利润。

  对于小厂家过早退出市场,一个大厂家得老总不无得意地说,没想到小厂家这么“不经打”。不知道什么叫“马太效应”小厂家的老板感叹: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3篇)
*流通面大挤水空调制造迎来最大的下游考验 (2004-09-0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罗清启)
*2004年空调市场:悲喜两重天 (2004-08-2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沈闻涧)
*2004空调大战精彩片断回放 (2004-07-1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同强)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4-19 0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