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环球时空 > 民族主义支撑下的三星公司

民族主义支撑下的三星公司


经济观察报, 2003-11-26, 作者: 刘颖, 访问人数: 4625


  无论什么事情,一切都从本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来考量,这就是典型的民族主义者。民族主义者讲究牺牲和无畏,重视竞争与对抗。但是我们必需要看到,这不一定非要产生出破坏、分裂、战争甚至种族清洗……相反,容易被我们忽视掉的东西正是民族主义的本源,即对于一个群体的发展所产生的巨大的无可比拟的推动作用。

  这是在到韩国的汉城、龟尾以及水源等地参观了三星公司之后,意识到的。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三星这家本名不见经传,而且已经走到死亡边缘的韩国公司一跃跻身于世界诸强之列。关于三星公司的发展战略、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公司治理结构,都有大量的文章。但在三星公司真正成长起来的近30年历程中或许有一些不为人所知的力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我看来,民族主义情结正是其中之一。

  1974年,李健熙以个人的名义购买了一家名叫富川的小半导体公司,并从此开始了三星公司也是整个韩国的电子工业之路。但是日本人早就在这条道路上走了很远,事实上,不仅是电子工业,在经济的各个方面,日本都像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一样横亘在韩国经济面前。与日本的竞争不可避免地成为韩国人走出国门的第一步。基于历史原因,对抗心理早就融入到每一位韩国人的血液之中,这种因素所产生的力量不仅是巨大的,且是长久的,其意志力绝不亚于中国的愚公移山。

  1980年代,一批在美国硅谷奋斗了多年的韩国人回到了三星,他们高喊着“一定要打败日本人!”。很多人不相信精神力量对于生产和研发具有重要作用。可是,正是这批人在1996年研制出了256M DRAM,在这一领域韩国人第一次超越了日本。韩国的副总理参加了这一产品的发布会,媒体更是将这些研发人员奉为“国宝”。

  “三星公司一直遵循着一个策略:比日本同行要快3—6个月。”韩国人并不隐讳他们在生意上与日本一争高低的决心。结果三星让日本同行企业落后了一年左右,现在,日本一些公司都已经放弃了同三星的竞争。这段历史让很多人相信,敢于与亚洲最大企业SONY公司进行竞争正是三星成长的动力之一。

  现在这个问题似乎变得有些敏感,在韩国,记者就此向三星电子副会长朴商镇提问,这位谨慎的韩国人列举了三星与SONY的诸多不同来说明这是两家完全不同的公司,不能简单比较。但是,他随后又说:“近两三年,三星发展很快,品牌价值得到大幅度提高,而SONY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媒体将两者放在一起时,更多是通过这两个代表各自国家的大企业来比较两个国家的竞争。”稍加体味就能感觉到在他以及每一个韩国人思维深处的东西。

  现在三星电子的市值总额约占韩国证券市场市值总额的近1/4,三星的成功也的确被视为韩国或者说大韩民族的整体胜利,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后的五年多时间里,三星电子不仅成为韩国经济不倒的支柱,更为重要的是它也支撑了韩国人的精神。“我们在三星公司工作的人,心里的确有这样的责任感。”这是通信事业部的一位次长用略带谦逊口吻说的话。谁都不能否认,就像是摩西走出埃及一样,三星从金融危机的死亡漩涡中走出,带动了韩国国民整体自信心的巨大提升。

  三星电子走上高端的道路同样也让人羡慕。但是三星人自己却只记得其中的痛苦经历。傲慢的欧洲商人在第一次接触到来自亚洲的手机时,对于三星公司坚决不降低销售价格的做法非常懊恼,他们拒绝销售这些名气不大的产品。但韩国人就是不低头,坚信自己的产品是物超所值的。这场争斗的结果最终被经销商组成的联盟瓦解,因为他们最后看到,三星公司勇敢地将质量存在缺陷的产品成批成批地付之一炬。

  精神的力量并不并没有导致理智的丧失。韩国人意识到,如果一直做一名低成本的搬运工,总有一天会败给劳动力众多的中国。李健熙清醒地发出了“不创新毋宁死”的声音。

  15年以前,三星公司和我们现在所能见到大多数中国公司一样,只能生产他人产品的廉价复制品,而如今,三星选择生产的产品,都跻身于这一领域的前三名。

  很难想象那些常把民族精神放在嘴边叫喊的人会有什么感想。有谁真正想过要把民族精神放在科学和理智的精神之中,使之变成一种强力的竞争行动? 

  原文发表于《经济观察报》2003-11-17第135期
       本文由 经济观察报 授权转载,版权属于原出版人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22篇)
*小心民族主义蜕变为商业噱头 (2006-12-0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卫华)
*民族的,叫我如何来爱你? (2004-12-0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红杰)
*中韩企业的差距在哪里? (2004-06-0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濯吾足)
*亚洲脑库:从“粮贩子”到“聚贤阁”的三星 (2004-05-2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胡羽)
*三星:把荣誉感变成力量 (2004-05-18, 经济观察报,作者:王方剑)
*百变金刚--李健熙 (2004-04-1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胡羽)
*SAMSUNG电子对中国品牌国际化的三点提示 (2004-04-0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濯吾足)
*韩国人是怎么卖酒的?--真露的品牌之道 (2004-04-0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胡纲)
*联想:克隆三星模式还有长路要走 (2004-04-0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黄江伟)
*三星渠道变革兵不血刃的“过河拆桥” (2004-02-16, 中国经营报2004-02-13,作者:蔡云锦)
*李亨道:三星的五个关键词 (2003-12-30, 经济观察报,作者:史彦)
*我在三星 (2003-12-02, 《智囊》,作者:韩建政)
*三星革命 (2003-09-09, 《环球企业家》,作者:吕岩)
*三星电子的中国迷局 (2003-09-0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何东川)
*区域代理制受挫,重庆三星仍执着 渠道扁平化还将继续 (2003-07-28, 中国经营报,作者:张辛)
*三星集团:从学步到引领变革 (2003-06-17, 中国经营报,作者:周璐、李亨道)
*关键是持续:势头正盛的三星能够走多远? (2003-06-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姜汝祥)
*索尼VS三星:贵族对贫民的战争 (2003-06-0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王万军)
*跨国公司失利的核心原因之一--“普遍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 (2003-06-0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海龙)
*学习三星 (2003-04-2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杨涛)
*三星的品牌攻坚战略 (2002-11-05, 中国经营报,作者:范卫华、李媛)
*水到渠成——三星显示器“渠道经营”案例 (2001-09-05, 中国经营报,作者:韩彦、张辉)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4-26 05: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