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营销策略 > 营销策略 > 新产品:一种“价格歧视”观

新产品:一种“价格歧视”观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3-10-28, 作者: 孟跃, 访问人数: 7171


  科特勒曾提出两种基本的定价方法,即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和以价值为基础的定价,并对新产品的定价予以分类,提出针对专利性新产品和仿制性新产品的不同定价策略。企业开发专利性新产品有两种价格战略选择,即市场撇脂定价法和市场渗透定价法,开发仿制性新产品则有四种策略选择,即溢价定价策略、经济定价策略、高价定价策略和良好定价策略,企业可以就这四种策略进行矩阵分析,锁定新产品市场定位。

  新产品定价绝对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程。竞争定价、差别定价、心理定价和促销定价等策略都给予企业在开发新产品上提供了诸多定价思考,然而这些策略在成就了一些企业的同时,也正在将一些企业推向困惑的境地。我们能不能跳出这些策略倾向的困惑,寻求新产品定价中一些隐性的策略和新颖的思考。于是,我们在研究产品定价策略的过程中,新产品的“价格歧视”观油然而生,在此仅是阐述一种思考、一种观点、一种视角。

  所谓的“价格歧视”

  在一次产品的调查中发现,同样的产品面向不同的人群可以索取不同的价格,而且产品的销售额却不受多种零售价格的影响而频频上升,如何理解这种现象?单一定价是为企业赚取利润的最简单的策略,但是却遗漏了消费者愿意为自己的品味和身份支付更高价格的机会。“价格歧视”策略无疑就是对同样的商品可以向不同的人群索取不同价格的做法,而这种新产品多重市场定价的做法无疑可用来获取较多的产品溢价效果,增加企业的市场利润,单一定价的市场统治地位已经岌岌可危。

  成本定价是任何新产品上市必须关心的原则,但这是一种最合法的保守定价法则,在这里我们不作赘述。我们关心的是新产品基于价格歧视获取高额利润的事实,即“不同的人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价值判断不同而引发的价格歧视”,因此企业或商家可以运用因需求和价值判断不同而非成本不同发生的价格歧视现象,进行多重市场定价不失为获取溢价的策略之一。

  价格歧视主要表现在消费者心理定价,不同心理引发的差异需求是价格歧视诞生的前提。商家利用价格歧视调整价格需要谨慎从事,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证明这些价格差异和质量差异成比例关系,同时考虑到地域经济环境和区域消费文化,以防出现欺诈性价格现象。

  顾客的差别需求诱发价格歧视,产品成本差别不能诱发价格歧视。价格歧视是针对消费者的,不同消费者之间的差异需求为价格歧视提供了运作空间,换句话说,是消费者自己制造了价格歧视,企业只是适当利用而已。例如,很多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都愿意为自己的品味、身份、兴趣或审美花费更多的金钱,以购买适合自己嗜好和风格的产品,即使这些产品和较低价位的产品在功能上差异显微。我们在购买手机的决策过程就很能体现自己创造价格歧视的空间。TCL镶钻手机无疑迎合了消费者这一需求,绝妙地运用了价格歧视策略。

  “价格歧视”的应用思考

  企业可以根据不同地域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进行地域性定价,增加产品的整体销售份额。某头痛药品12粒装在合肥市场同时出现几种不同的价格,9.4元/盒、10.5元/盒和12.3元/盒,看似价格混乱,对终端的销售亦有影响。但是如果通过有效的控制,将10.5元/盒定位零售价是包装规格为2-3天用药量的良好价位,9.4元/盒为促销特价,12.3元/盒为特优产品价,并在合肥市四个区按照不同的消费水平规定不同的价格,反而会提升市场销售额。(但是对于合肥市区这样较小的市场,多重定价的负面影响较大)

  不同规模和档次的终端可以实现弹性价格定价,品牌终端可以施行高价定价策略。企业可以在不同的消费场所寻求产品溢价。同一消费者在百货大楼和城皇庙批发市场购买同一产品必然面临不同的零售价格,但是到百货大楼购买该产品的消费者会因为商店的地理品牌、购物环境和售后服务等因素而认为物有所值。消费者愿意为品牌商场的产品支付溢价,其实是顾客在为商场能保证产品品质的信誉心理而支付溢价。

  企业可以针对不同卖者施行可获利价格歧视策略,先行判断新产品的不同消费群体和销售市场,并向需求缺乏弹性的消费群体和市场索要高价格。江浙地区比西部地区的市场消费更缺乏弹性,所以产品在江浙地区定价就可以相应高些。服装店和装饰店高价购进新款和流行产品就是为了吸引赶时髦的消费群体,因为他们的消费需求很缺乏弹性。当然更多的消费者希望少花钱获得高享受而等待降价,但是企业对产品的降价均是详细预计的,企业已在降价的同时获得随价格歧视策略而来的溢价利润。

  K&L经济学模型虽然以消费者理性和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基本假设,但是厂家在推行新产品上市的初级阶段仍然能够利用消费者面临信息的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适当扩大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吸引非理性消费者购买,索取溢价利润。

  基于信息不对称和知识差别的价格歧视暗示着获取信息少和知识层次低的消费者将支付相对较高的费用。但事实并非如此,新产品上市初期的目标若定位在知识层次较高的消费阶层,仍然可以通过塑造差异化产品概念和信息传播,诱导消费者的需求心理,使得缺乏需求弹性的顾客主动支付高价,这可以说是产品和传播的USP策略。例如,如娃哈哈的高钙果C,“四种水果又加钙”使得消费者愿意高价选购,企业获得溢价效果。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5篇)
*新产品推广失败,谁的错? (2004-10-2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快乐营销)
*杂谈价格政策 (2004-02-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王乃振、唐丽萍)
*影响新产品成功上市决定性因素 (2004-02-0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王传才)
*新品上市,价格体系如何制定? (2003-07-14, 中国营销传播网)
*无敌价格--造就世界第一的战略 (2003-05-28, 中国经营报)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4-26 05: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