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发展透视 > 麦当劳之痛:事故频繁,可感知的品牌质量被破坏

麦当劳之痛:事故频繁,可感知的品牌质量被破坏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3-09-08, 作者: 李海龙, 访问人数: 5341


  我们知道,一个品牌的成功不仅仅是依靠产品和服务这些因素的单一表现,更体现在顾客对其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口碑效应、媒体的报道、政府的评价、社会各相关利益人的评价等元素组合后获得的综合评价效应,我们把此称之为“市场可感知的质量”。

  最近几年麦当劳可谓是糗事不断,无论是在其他国家还是在中国。各种人为或意外事件相继上演,这与麦当劳的地位格格不入,同时也或多或少折射出麦当劳目前管理上的种种失误与弊端。

  这些风波直击麦当劳品牌基石———麦当劳一贯把“Q、S、C、V”(Q代表质量、S代表服务、C代表清洁、V代表价值)看作其经营的理念,严重的影响了麦当劳品牌的“市场可感知的质量”。使人们不由得开始怀疑麦当劳是否还是那么令人放心,还是那么“充满欢乐”?!

  爆炸惊魂

  2001年12月15日18时30分许,西安市中心开元商城麦当劳快餐店突然发生爆炸。正在该店就餐的顾客被强烈的爆炸所伤,一名男子当场死亡,27名顾客受伤,大多为颜面爆炸性创伤,其中两人重伤。15日23时,另一名伤势严重的男子经抢救无效死亡。

  据在突发事件中受轻伤的侯先生介绍说,当时他们一家3口站在大厅中间,8岁的女儿正在看橱窗里的玩具,一声巨响后,孩子右颧骨部被不明物体炸伤,侯先生的面部右侧也受伤流血,而他妻子的右耳被巨响震得听不见了,店内升起滚滚浓烟,现场一片混乱。另据了解,此次爆炸中受伤年纪最大的是一位50多岁的女性,年龄最小的是一名7岁的男童,该男童眼部被炸伤。

  这会使多少人对在到麦当劳就餐心惊胆战或心有余悸?

  “该死”的疯牛病

  由于欧洲出现的疯牛病使人们产生“牛肉恐惧症”,麦当劳近日宣布,该公司第一季度的利润额比去年同期下降16%。据了解,麦当劳公司第一季度的利润为3.78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4.509亿美元相比,下降了约16%。

  因受疯牛病影响,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腊等欧洲国家麦当劳连锁店的营业额大幅下降。风闻此事后,在中国也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称短期内不会再光顾麦当劳。

  如果单一的说吃牛肉会得“疯牛病”可能会被当作玩笑,可是全世界都以学术形式报道:“疯牛病”目前还没有特效药,这就很恐怖了,难怪麦当劳会因此大亏特亏!

  毒油事件

  在湖北发生的关于“油”的事件更显得离谱,武汉、荆州的麦当劳竟然将炸过鸡块和薯条的废弃“毒油”,不经过任何加工处理就卖给拾荒者,再任由这些利欲熏心的人转卖到私人小餐馆、街头大排档和养猪场,使其成为人畜共享的食用油。此事惊动了中国高层,引发了一场对麦当劳的严正斥责和声讨,也使得大批顾客纷纷跑掉。

  2002年3月20日,武汉市卫生防疫站出具送检的“麦当劳废油”检测报告,报告中看到,送检的废油酸价严重超标,卫生评价报告下方明确标明:根据(2002)检字第J0275~0277号理化检测报告,所检3件样品酸价结果均不符合以上标准要求。像这样的油如果进入广大消费者口中,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轻一点的会感觉肠胃不适,消化不良,出现上吐下泄的症状,严重的就会导致癌症。所以说这样的油是绝对不能食用的。

  “毒油”事件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重视。根据领导同志指示,卫生部要求湖北省卫生厅,对麦当劳“毒油”事件依法进行查处,迅速将相关调查情况上报。

  谁知,就在关于此事件的相关报道见报后, 刊登有“麦当劳毒油事件”追踪报道的新经济报《阳光周刊》刚上市,报社就陆续收到数名报摊主打来电话反映情况,“2002年3月14日的《阳光周刊》被麦当劳全部买走了!” 

  媒体这一行为曝光后,立即在市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们的对麦当劳方面大肆收购本报的特别报道感到震惊。一些市民气愤地说:“市民应该享有知情权,麦当劳卖‘毒油’本身就是错误行为,而试图掩盖事实真相的行为更加恶劣。这种事情对武汉市民是一种侮辱,对麦当劳的品牌形象也是一种玷污。” 

  实在是失策!


1 2 3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1篇)
*麦当劳乱了! (2004-09-0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胡纲)
*麦当劳:品牌巨头在正确和谬误间徘徊 (2004-07-0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樽粮)
*诊断卖当劳(一) (2004-02-1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胡纲)
*肯德基、麦当劳,殊途共赢 (2003-11-0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马成)
*麦当劳:如何祭起“价格神器”? (2003-09-2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钟超军)
*中国是麦当劳的“避风港”吗? (2003-09-1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海龙)
*麦当劳:请珍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纽带 (2003-07-2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游昌乔)
*不同的麦当劳 (2003-06-12, 《智囊》,作者:云龙)
*坎塔卢波挽救麦当劳 (2003-02-19, 《环球企业家》,作者:叶南)
*麦当劳的问题 (2002-12-25, 《智囊》,作者:宁敬)
*麦当劳的软肋 (2002-10-1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段燚)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4-25 05: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