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专家论坛 > 柯达是农夫?富士是猎人?

柯达是农夫?富士是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3-09-05, 作者: 李海龙, 访问人数: 5365


  关于最近业内广为流传的富士与乐凯合资即将成功的传闻,令到各方面炒得沸沸扬扬,莫衷一时,根据最新的消息说,富士与乐凯的合资已经宣告成功,将与7月正式公布消息。但是奇怪的是这几天不论是从富士传出的消息还是柯达的表态都显得令人迷惑:一方面富士说与乐凯合资即将成功的消息“纯属瞎扯!”令人一头雾水;而另一方面柯达说:“在没有最后宣布定论前,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 使人们觉得柯达志在必得。

  而且柯达方面的言论如果听到富士的耳朵里可能显得有些不怀好意。“柯达表示要帮乐凯走向世界,对于业界担心柯达和乐凯合作可能导致“一家独大”的说法,柯达高层强调,“柯达一家不可能一口喝下整个海洋的海水。柯达与乐凯合作只会让乐凯更加强大,并通过柯达的帮助,让乐凯走向世界。柯达在中国市场是农夫,勤勤恳恳耕耘;而富士则是猎人,等中国市场培育起来后大吃一口,因此,在合资问题上,柯达的动机更纯,而富士则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面对气势不凡的柯达和讳莫如深的富士,人们不禁有些迷惑了,对于中国感光材料市场来说,柯达与富士究竟谁是农夫?谁是猎人?

  众所周知,乐凯在国人心中已不仅仅只是一家企业了,在某种意义上它已成为我国感光材料行业中惟一的一面民族旗帜。它的一举一动都会拨动国民的心中的那根敏感的神经。前不久,关于合资的事,在舆论界就引发了一场“作为民族产业,以打造民族品牌为己任的乐凯是否应合资”的讨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徐东华说:“感光材料属于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投入很大。技术控制、垄断程度很高。这是代表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行业。”乐凯品牌是中国民族工业最宝贵的资产。乐凯的事业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它凭着对国家和民族强烈的责任感,与民族经济的前途紧密相连。如果没有乐凯,中国的胶片市场是不完整的。那么在在合资问题上,特别是在98年柯达与中国感光材料行业全行业合资之后,乐凯就成为中国感光材料行业硕果仅存的唯一一家民族企业,乐凯就一直都是象征着关乎中国感光材料民族工业旗帜是否能够继续飘扬的敏感问题。

  基于上述背景,因此一直以来,乐凯在合资问题上坚持三大原则———“乐凯控股,使用乐凯品牌,乐凯拥有经营决策权。无论与谁合资都必须着力要保持乐凯本身充分地自主权和主动权。

  而据悉,美国柯达公司对与乐凯合资的态度则一直被认为在合资问题上也坚持他的三大原则即“51%控股、用柯达商标及其控 制经营权”。这明显是与乐凯的合资基本原则不符合的,况且可能还会有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柯达在98年通过“98协议”已经获得了中国除乐凯外的整个感光材料行业的合资经营权,已然在行业中隐现一股独大之势,如果把乐凯再给他岂不是一手垄断?

  而富士在与乐凯马拉松似的合资谈判中估计也与柯达坚持相同的原则,依然意在控股,因此也导致了乐凯一直也不能同意富士的条件,是以形成富士与乐凯长达数年的马拉松谈判的格局。

  近日笔者获得传闻说,合资马拉松谈判历时数年的乐凯与富士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合资谈判以乐凯控股的结果即将落下帷幕,并将与本月正式向社会发出公告。乐凯取得合资公司的控股权后,合资公司使用乐凯品牌。说实话,这样的结果对于乐凯来说无疑是本年度最值得高兴的事情了。因为,乐凯到底要“嫁”给谁?这个问题已好事多磨了好几年。

  笔者认为,这个结果对于富士来说,就显得多少有点不得已而为之了。

  我们知道,因为,“98协议”的失误使得富士失去了在中国市场的获取竞争主动权的资格,该次的失利也使富士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中国这个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市场,外来企业如果失去了政府的某些支持就可能失去绝对的主动权。特别是在富士涉嫌走私的事件曝光之后,富士无疑受到了来自中国政府以及国内同业的诸多压力。

  面对来自于中国政府以及众多业内同行的压力,已经使得富士不得不就自己在中国市场如何再次获得合法的经营发展的地位,站稳脚跟保持市场份额的问题作全盘的重新考量了。

  那么,怎样才能缓解这一紧张局面重新获得相对的主动地位?审视当前情势,除了进行必需的政府公关之外,似乎只有学学柯达的“98协议”了。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2篇)
*柯达VS富士:影像行业里的争锋者 (2005-07-1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王逸凡)
*柯达 中国色彩梦想 (2003-11-1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邹真俊)
*柯达将放弃胶卷业务? (2003-10-17, 经济观察报,作者:徐正辉)
*富士终于读懂了“葵花宝典” (2003-09-0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海龙)
*柯达:人性化生存 (2003-09-02, 经济观察报,作者:黄继新)
*富士总代“中港”被弃真相调查 (2003-08-05, 《知识经济》,作者:罗小卫、周季钢)
*柯达:公关定乾坤 (2003-05-1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俊雄)
*忽略公关,非战之罪--富士涉嫌走私映射出的公关败笔 (2003-04-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海龙)
*富士胶卷失算中国市场 (2003-04-10, 《智囊》,作者:李海龙)
*柯达的手段 (2003-02-13, 经济观察报,作者:黄继新)
*柯达、富士、柯尼卡开拓市场掠影 (2000-06-30, 《销售与市场》1998年第四期,作者:卢泰宏、李世丁)
*柯达、富士,较劲中国市场 (2000-06-28, 《销售与市场》1999年第四期,作者:林佩群)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7-05 05:06:25